孕期出血發現宮頸息肉,宮頸息肉需要處理嗎?懷孕是一段充滿期待的旅程,但偶爾也會遇到一些健康小插曲。婦科門診經常有妊娠期的女性焦慮地過來就診,訴求也基本一致“醫生,我懷孕出血了,怎么辦”,在接下來的檢查中,發現宮頸處有個贅生物,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。
什么是宮頸息肉?
宮頸息肉是宮頸黏膜上的良性贅生物,多為黃豆至花生大小,表面光滑、質地柔軟,主要由慢性炎症或激素變化刺激引起。宮頸息肉好發於育齡期婦女和多次分娩的女性,確切的病因目前並不十分清楚,通常與雌激素水平的變化、炎症刺激、感染(如HPV感染)、宮頸損傷等因素有關。在妊娠期間,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,宮頸息肉的發生率可能會有所增加。
妊娠期宮頸息肉的症狀有哪些?
1. 異常陰道出血:這是最常見的症狀,出血量一般不多,可表現為接觸性出血、點滴狀出血或者不規則出血。有時出血量與月經量相似,難以與先兆流產導致的出血進行鑒別。
2. 白帶異常:宮頸息肉還可能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,可能呈黃色或帶血絲,質地變薄,且伴有異味。
宮頸息肉出血會影響胎兒嗎?
首先要明白的是宮頸息肉與胎兒的發育及質量沒有任何關系。宮頸息肉主要是會增加孕婦的心理壓力和流產的風險等。
1. 心理壓力:陰道出血會給孕婦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,影響孕婦的情緒和生活質量。
2. 增加感染風險:反複的陰道出血會破壞陰道的正常菌群,增加感染的風險,可能導致絨毛膜羊膜炎等生殖道感染,進而影響妊娠結局。
3. 增加流產或早產風險:宮頸息肉的存在可能會導致宮頸機能不全,增加流產的風險。研究表明,妊娠早期宮頸息肉是晚期流產和自發性早產的獨立危險因素。
妊娠期宮頸息肉如何處理?
1. 保守治療:對於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宮頸息肉,尤其是在孕早期,可采取觀察等待的策略,定期進行產科檢查,密切關注息肉的變化及有無出現陰道流血等症狀。
2. 藥物治療:如果存在感染,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;對於出血症狀,可使用止血藥物,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,避免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。
3. 手術治療:若反複大出血、息肉體積大且有蒂的宮頸息肉,可在孕中期(一般建議是在孕12周以後)進行宮頸息肉摘除術。妊娠期手術需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操作,盡量減少術後出血、感染和流產的風險。
建議女性在計劃妊娠前進行婦科檢查和宮頸癌篩查(宮頸細胞學TCT檢查+HPV檢測),發現宮頸病變及早處理。
准媽媽的日常注意事項
1. 加強孕期保健:定期進行產前檢查,及時發現和處理宮頸息肉等異常情況。
2. 注意個人衛生:勤換內褲,保持外陰清潔,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陰道,防止感染。
3. 避免不良刺激:孕期避免性生活過度頻繁、劇烈運動及長時間站立等可能引起宮頸損傷的因素。
4. 保持良好心態:孕期發現宮頸息肉無需過度焦慮,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,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。
很多准媽媽擔心孕期宮頸息肉會影響自身順產的需求,其實不用太擔心,宮頸息肉不是評估生產方式的影響因素,一切還是以醫生綜合評估為准。
妊娠期宮頸息肉雖是孕期常見問題,但多數預後良好。准媽媽們需要做的,更多是規范就醫,放寬心態,進行必要的檢查與治療,積極面對,我院全體醫務人員將會為您和寶寶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!